2018年9月20日,应新能源材料与低碳技术研究院鲁统部教授的邀请,中山大学计亮年院士、毛宗万教授到访新能源研究院,并分别作了题为“推动多学科交叉研究方法,培养高端创新型人才,迎接新时代化学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生物靶向的抗肿瘤金属配合物”的学术报告。来自新能源材料与低碳技术研究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及相关学院的师生参加了此次报告会。
报告人简介
计亮年院士
1956年毕业于山东大学化学系。1975年作为人才引进调入中山大学,曾担任生命科学院生物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首任院长;先后担任广东省化学会秘书、副秘书长、秘书长、理事长和名誉理事长;1989年当选为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Fellow),并授予特许化学家称号(即Chartered Chem)。200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1976年创建中山大学生物无机化学研究团队,在40多年来始终不懈探索金属酶的化学模拟及其构效关系取得重大突破,用交叉学科方法系统地研究了钌多吡啶配合物的组成、结构及其与DNA的作用机理,和金属卟啉配合物作为模拟细胞色素P450单加氧酶对碳氢化合物的催化氧化活性研究,以及修饰天然过氧化物酶等进行分子改造等。并在重要国际会议上作特邀报告、邀请报告等约60次;在生物无机化学领域担任国际组委、国际顾委等职务10多次。在广州组织和承办了大型国际生物无机化学会议4次,全国学术会议4次,担任会议秘书长、组委会副主席和顾委会主席等,对提升我国和广东省生物无机化学学科在国际上的学术地位起到重要作用。
为本科生和研究生主讲过11门基础课和专业课。先后在Angew. Chem. Int. Ed、Chem. Sci.、Biomaterials、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Chem. Commun.、Inorg. Chem.等杂志上发表系列性论文700余篇。已授权和公开国家发明专利39件(其中3项已实现产业化)。先后担任J. Biol. Inorg. Chem., J. Inorg. Biochem.等国际四种刊物,以及国内《无机化学学报》、《高等学校化学学报》等五种刊物编委和顾问编委。主编著作3部,先后获得国家和省部级教学成果奖4项、国家和省部级科技奖11项,因其杰出的教学和科研成果获得国家和省部级个人荣誉奖12项。

计亮年院士作报告
毛宗万教授
中山大学化学学院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入选广东省“百名南粤杰出人才工程”。1982年于四川大学获学士学位,1994年于南京大学获博士学位,1995-98年先后在中山大学和德国埃尔兰根-纽伦堡大学做博士后研究,1999年回到中山大学化学化工学院。主要研究方向是金属酶化学及金属酶抑制剂、金属配合物对生物大分子作用及诊疗金属药物、生物医学纳米材料及基因治疗等,先后主持教育部创新团队和广东省团队项目、国家基金重点/面上/国际青年合作项目、973课题、教育部/广东省重点项目等,研究工作已在Nat. Commun.、J. Am. Chem. Soc.、Angew. Chem.、Biomaterials、Chem. Soc. Rev.等杂志上发表论文180余篇,获授权发明专利9件,国际PCT专利3件,出版专著教材4部,以第一完成人获广东省自然科学一等奖(2012年)和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013年)。目前担任中国化学会理事及化学生物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广东省化学会理事长、生物无机与合成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等职务。

毛宗万教授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