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学术报告>>正文
南开大学刘育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吴宇恩教授到访新能源研究院
2021-12-06 10:32   审核人:

2021年12月3日,应新能源材料与低碳技术研究院鲁统部教授的邀请,南开大学刘育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吴宇恩教授到访新能源研究院,并分别作了题为“单原子催化剂对氧的高效活化应用探索”和“光控超分子组装与发光材料”的学术报告。来自新能源材料与低碳技术研究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及相关学院的师生参加了此次报告会。

DSC_1835

刘育教授作报告

报告人简介:

刘育教授

南开大学教授,1996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2000年受聘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10年和2016年获中国侨界贡献奖,2012年评选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2006年和2011年分别两次担任国家973重大研究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在有机超分子化学和纳米超分子化学的研究方面做了大量系统工作,研究成果已在国内外核心刊物发表论文500多篇,论文SCI他引16000多次,h-index:65;在国内外学术会议做大会和邀请报告50多次。主(参)英文专著9部、中文专著7部。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省部级自然科学一等奖3项,二等奖3项,宝钢优秀教师特等奖1项和国家”十一五”科技计划执行突出贡献奖。曾任两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化学会常务理事、高等学校化学学报副主编,现任国际环糊精和葫芦脲协会顾问委员会委员、中国化学快报副主编、以及Asian J. Org. Chem.、Aggregate等7种杂志编委。

DSC_1808

吴宇恩教授作报告

吴宇恩教授

广西桂林人,现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特聘教授。2009年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化学系。2014年在清华大学化学系获得博士学位,师从李亚栋院士。2014年9月至今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系工作。一直专注于纳米晶催化剂的可控制备,对于功能无机纳米材料的控制合成和结构与性能的关系有丰富的经验和深入的思考。近年来,专注于金属单原子、团簇催化剂的合成方法学研究,并将催化剂应用于以燃料电池相关的小分子活化反应研究。近5年来,以通讯作者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包括Nat. Cat.3篇,Nat. Commun.5篇、J. Am. Chem. Soc.9篇、Angew. Chem. Int. Edit. 12篇, Adv. Mater 5篇,Joule 1篇,Chem 2篇等,论文共计SCI引用10000余次,科睿唯安高被引学者。2015年获得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资助,2017年获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纳米专项青年项目资助并任首席, 2017年获得中组部青年拔尖人才资助。担任国际重要期刊Science Bulletin (国际Q1区)副主编,Science China Materials(国际Q1区)编委,Small methods客座编辑,无机化学学报青年编委等,内燃机协会燃料电池分会委员,2019年获得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2020年获得霍英东青年教师奖。实现多项成果转化。

关闭窗口